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圆桌 | “元宇宙”是文明的新生,还是话语的狂(3)

来源:西部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许纪霖教授看来,元宇宙是一种技术浪漫主义,这是技术创造的,继好莱坞电影、互联网之后,延续至今有待实现的乌托邦。但即使


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许纪霖教授看来,元宇宙是一种技术浪漫主义,这是技术创造的,继好莱坞电影、互联网之后,延续至今有待实现的乌托邦。但即使在这种新的乌托邦,人性中的善恶依然会呈现出来,甚至元宇宙将是一种更疯狂、更有空间和时间感的人性展示。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但无法改变人性。今天所展示的、中国人所理解的元宇宙中具有十足的世俗性,与无法实现的欲望有关,是现实世界的复制、超越和一种想象,它不是精神的形态呈现,更多的是一种身体的感受性,尽管这种感受指向虚拟。许纪霖教授认为,元宇宙终究无法完全替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尤其是人和心灵有关的内容,在世俗社会里,人们只崇拜理性,崇拜大脑,但唯有心灵和情感不可计算。人是在一种确定性中寻找不确定性,这是人性最可爱的部分,也是最惊喜的部分。技术并非万能,人性无法复制,不必期待一个元宇宙的乌托邦,一个人为制造的所谓理想社会,很有可能具有自我颠覆性。


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教授认为,元宇宙不是一个未来的目标,而是一个古已有之的过程,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过程,也是技术与人性相结合的过程。元宇宙或许泥沙俱下,但必然要来,那么作为人文知识分子,就要介入、参与、建构,或者说对冲元宇宙的消极面。严锋教授将原始岩画视为最早元宇宙的模型,认为其是一种想象,一种投射,且还是一种稀缺,一种匮乏,这种渴望的对象化,借助于最原始的媒介。而类似的虚拟投射在之后也并不鲜见,文学艺术也是元宇宙最早的载体。在严锋教授看来,元宇宙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在过去两个宇宙相互分离,而在技术发展的当下,两个宇宙的界限越来越被打破,越来越融合,人类的虚拟活动就越来越具有实体性,这种融合的结果,就是元宇宙的未来。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认为,元宇宙的发展很可能是人类第四次全球转型的新起点。被巴里·布赞称为“漫长的十九世纪”形成的塑造当今世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工业化、理性国家和进步主义意识形态的三合一模式的能量正在快速消解。元宇宙在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为人类突破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旧范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基于中国主体性的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它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元宇宙的发展路径是一致的。但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漫长十九世纪”的遗产还将持续作用,现实世界和元宇宙的平行世界之间也因此必然存在巨大张力。即便元宇宙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其中逃离国家的思想可能造成失序或无序。在杨成教授看来,所有的技术进步,最终一定将带来一个更加开放的大的体系,因此对作为一种可能催生自我生长的思想、自发生长的秩序的载体,任何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的态度都不可取。杨成教授希望,国家和政府层面应看到元宇宙的机遇并加以引导调控,将其中的成功经验引进现实世界里来,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秩序,真正构建足以包容现实和平行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杨庆峰教授指出,从根本上来说,元宇宙构筑了一个异域空间,我们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它是元宇宙问题的应有之义。在理解元宇宙的哲学基础上,杨庆峰教授认为,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空间性可以作为哲学根据,尤其是''时间-游戏-空间''(time-play-space)有助于哲学分析,考虑到空间性的优先性,需要从空间性展开分析。在谈元宇宙的空间性时,杨庆峰教授从空间入口、世界构造、空间特征、空间经验等四个维度入手,最后得出三个结论,首先是二元论的空间模式是元宇宙讨论的最大障碍;第二个是元宇宙不是现实场景的虚拟化,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包括欲望在内的人类体验;第三个元宇宙的知觉形式是技术化的,其实质是增强知觉形式,而知觉形式中又以增强触觉表现尤为抢眼。


上海大学文学院曾军教授认为,“元宇宙”越热,我们越应该保持冷静。“元宇宙”这一概念并不准确。未来的世界图景建构不是靠词,而是靠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平台,它真正要解决的是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无缝衔接。通过充分发挥虚拟世界可以自由创造想象世界的特点,进一步形成有别于现实世界体制机制和外观形式的一个想象世界。如果“元宇宙”就是“未来”的命名,那么应该是镜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数字化世界)、想象世界(没有现实模本的虚拟世界)与我们现在所处的物质性的现实世界这三个世界的结合。未来一定会有一个比“元宇宙”更准确的能够替代的词来描述这个世界图景。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区分“元宇宙”的科学想象和技术实际,不能放大它带来的全方位影响,而应该是谨慎观察技术变革并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总的来说,“元宇宙”作为一个文学性概念,再度点燃了人文学者的理论激情,但真正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必须建立在“元宇宙”这个神话被解构的前提之下。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网址: http://www.xbxkzzs.cn/zonghexinwen/2022/0301/1774.html

上一篇:脚底下的几千年:我国古代的人们,都穿什么样
下一篇:文化名人访谈丨文学创作给了我安慰和快乐——

西部学刊投稿 | 西部学刊编辑部| 西部学刊版面费 | 西部学刊论文发表 | 西部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部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