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的舆论空间探究(2)

来源:西部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随着信息产业融合和改革的深入,媒体产业并购使媒介融合形式更加多样化,给媒介运营带来新的机遇。媒介之间跨媒体、跨地区融合,以及媒介产

目前,随着信息产业融合和改革的深入,媒体产业并购使媒介融合形式更加多样化,给媒介运营带来新的机遇。媒介之间跨媒体、跨地区融合,以及媒介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多元化融合,可以使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大大增强媒介的实力和影响力。尤其是知识付费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自媒体大军也越来越多参与进来分一杯羹。应当看到,新媒体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不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是大势所趋,新旧媒介融合的变动状态日新月异。

二、舆论空间的形态特点

(一)舆论的界定

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舆论的定义不一,最常见的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舆论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2]也有人认为,舆论是基于大多数人意见基础上的集合,还有人认为舆论是精英和媒介的意见,这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但必须肯定的是公众舆论会反映群体利益的冲突。

(二)舆论空间的形态特点

舆论空间具有开放性。舆论空间有一个前提条件,每个人所表达的意见要是自由和自愿的表达欲求的集中。舆论和民意是有区分的,舆论的基础是民意,但民意并不一定表达为舆论;公开表达的舆论并不必然代表民意。舆论空间要保障舆论能够自由和自愿地表达,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中体,在这个空间里进行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增强意见的有效交流,取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同。在舆论空间内,要有适当的舆论表达机制来控制和促进舆论空间更加完善。

舆论空间有具体导向。舆论空间通常会有一个指向,针对某个组织或某个事件或具体人物。舆论空间的指向性,也就决定了人们会对其关注的内容进行从头到尾的细致的追踪,也决定了人们对内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参与舆论空间的人们会有自己不同的立场,但都是指向所关注的事件。

舆论空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舆论空间是抽象的,它并不局限于任何环境,不论是大到整个世界,还是小到个人家庭,只要有舆论产生与交流的地方,都可以视为舆论空间。但是舆论空间有时需要一定的载体传导,比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特别是新媒体对舆论空间的建构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舆论的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交互化,舆论空间的普遍性和包容性也逐渐明晰。

舆论空间动态开放发展。舆论空间的时时更新变化发展,是由社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交换过程简易而交换量巨大,各种舆论意见的汇聚变得更加快捷。并且,"因为舆论的存在是以公众的关心和持续性的意见表达为前提的,如果丧失了公众的关心和持续性的意见表达,舆论也就自动消失了。"[3]15人们的思想和舆论是无法掌控的,人们的关注度是舆论空间膨胀或缩减,热烈或冰冷的决定性因素,更何况有时还会有个别主导力量的引导,所以舆论空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下的舆论空间特性

(一)官民互动距离更近,垂直交流不断深入

新媒体的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背景下,舆论空间的载体范围也扩大,舆论传导的效率更快、容量更大,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互动距离拉近,舆论的沟通交流途径更加畅通。

首先,官民意见的融合交流更便捷。国外的社交媒体,例如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等拉近了大明星和普通粉丝的距离,而我国的微博、微信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务微博在舆论空间中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也促进了官民交流的深度发展。美国总统特朗普"推特治国",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家对媒介融合带来的新舆论阵地的重视。再次,舆论监督方式多元化。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运用舆论的力量制衡权力的越界、纠正社会偏差使之沿着符合社会共同准则的法制方向运行,舆论监督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追求社会正义。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融合,受众通过舆论的方式监督政府和社会活动的作用更加明显。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每一位受众都可以通过传统媒体进行监督,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更合理更全面的舆论导向和监督。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融合,让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逐渐能融在一个场域中互通有无,也有助于促进官方活动的透明度与民主化。

但是官方媒体的新媒体运营机制有可能过度重视外部影响,因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并且有可能危机处理不当就导致官方部门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下降等问题;也有可能遭遇网络水军的蓄意袭击等。这些问题在舆论空间扩大的情况下,是需要警惕和防范的。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网址: http://www.xbxkzzs.cn/zonghexinwen/2020/0817/403.html

上一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下一篇:生涯访谈录 | 同济·耿佳

西部学刊投稿 | 西部学刊编辑部| 西部学刊版面费 | 西部学刊论文发表 | 西部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部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