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浙江学刊》2019年第5期摘要

来源:西部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5-13

【作者】:admin
【关键词】:
【摘要】:70年来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及演进逻辑 何显明 提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蕴含着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三重逻辑,即建构适应现代技术、经济、社会及观念变革

70年来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及演进逻辑

何显明

提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蕴含着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三重逻辑,即建构适应现代技术、经济、社会及观念变革的现代政治体系,完成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整体转型,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有效治理。从基于政治自主的革命建国,到基于政治开放的发展富国,再到基于政治自信的治理强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为准则,探索和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并推动这一体系进行了持续性的创新,不断提高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水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国家治理上达致的高度政治理性。

关键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共产党 演进逻辑

新中国信息无障碍70年:理念、实践与变迁

李东晓 熊梦琪

提要:信息无障碍建设旨在为不同身心能力的群体构建一个包容性信息环境。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探索信息无障碍的推行方案。70年来,从早期单一的盲文出版物、针对残障者的广播节目到如今的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新媒体应用,我国的信息无障碍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及实践应用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政府及残疾人社会组织是我国信息无障碍政策的主导者,为我国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制度性的框架。媒体则是信息无障碍的践行者,不断探索信息传播与获取的"无障碍化"。进入新世纪,信息无障碍向互联网领域延伸。在我国已有的"信息可及性"建设的基础上,未来基于多媒体融合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应为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信息无障碍 信息可及性 信息获取 信息鸿沟

海外华人的饮食文化自我认同

曹 雨

提要:自我认同的产生有赖于"边界"的确认,海外华人是中国文化在域外的物理载体,他们真正地浸入在异文化的环境中,从而产生了非常明确的自我认同意识。海外华人的饮食文化自我认同的建立,是各个地区海外华人历史经历、生活情境、跨文化体验和自我认同的综合的结果在海外华人和中国本土各地区居民不同的饮食文化片段之上,还有一个共同的中华饮食文化认同,中华饮食文化能够作为一个文化母体涵盖差异巨大的各个社群和区域的子辈华人饮食文化。海外华人的饮食文化自我认同构建是有阶段性的,本文以娘惹菜"美式中餐的演变为例,根据文化涵化理论的同化、隔离和整合情况加以分析,对华侨华人饮食文 化自我认同的阶段性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饮食文化 海外华人 自我认同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述评

周鸿承 刘征宇

提要:伴随着大量中国饮食文献东传日本,二十世纪以来海外学术界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本文通过审视百余年来日本国内饮食文化研究的变迁历程,从"料理"、"饮食史"以及"饮食生活"三大主题出发,认识到日本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具有研究内容纵深化、研究范围扩大化、研究理论交叉化、研究方法多样化四大特征。日本经验为我国的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应避免一味按照断代史研究范式理解专门史,断代史观指导下的饮食专门史研究容易使研究者忽视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思想流动。第二,不应忽视对微观生活的考察。大众日常生活寄寓着我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方向,饮食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第三,"海外有关中国饮食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极具全球化视野的研究议题将成为新的研究动向。此外,思辨式和开放式的研究视角、跨学科的交流互动,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朝着更加专门化、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料理 饮食史 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八大菜系的地理分布及其扩散效应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实证分析

顾秋实 张海平 周星星 赵鹏风

提要:中国传统八大菜系是明清以来所形成的最具饮食文化特色的地方菜系,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和载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得以传承与发展。本文以全国范围内的餐馆为主要数据源,以文化地理学为视角,采用GIS核密分析和热点探测模型为主要方法,探索传统八大菜系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空间扩散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数量特征还是人们对不同菜系的偏好指数,不同菜系在空间上均呈现明显的地理分异格局。从空间扩散的视角而言,越偏南的菜系扩散效应越强,反之则越弱。本研究对于深刻认识目前我国传统八大菜系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八大菜系 饮食文化 地理空间分析 地理大数据 文化地理

知识产权保护对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基于中国省级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沈国兵 储 灿

提要:入世后,中国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上升,但出口产品质量并未呈现上升趋势。理论研究表明,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更易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为此,本文在测算各省行业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基础上,使用面板Tobit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加强行业知识产权实际保护会促进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未区分行业的整体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反而会降低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2)加强行业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能产生显著地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地区的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影响不显著。据此,建议根据行业特征,实施差别性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且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诉诸于反垄断法来遏制知识产权滥用。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省级行业 一般贸易 出口产品质量

科教能否增进"一带一路"国家城市经济联系

--基于浙江及其国际友城数据的实证分析

钱 晨

提要: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城市特点,探索发展中国家城市网络理论;运用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友城数据,构建优化模型并论证了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科教与经济之间的机制关系。结果表明,科教能显著增进"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友城间的经济联系。建议在具有较强经济联系和扩散能力的城市间加深科教联系,从而更好地开展城市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科教 经济 世界城市 国际友城

基于SNA的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

潘家栋 包海波 周学武

提要:G60科创走廊建设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文基于2009年、2013年和2017年沿线城市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空间经济结构进行分析。结论表明:2009年至2017年,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九城市经济网络结构逐步形成;其中,苏州和杭州辐射能力最强,而嘉兴等城市更多是承接苏杭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得益于有效制度供给及交通网络完善等,G60科创走廊区域的经济网络联系不断密切,其中嘉兴与松江、苏州两个子群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但三省一市间发展基础的差异也导致了城市群落分化。据此,本文提出加快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G60科创走廊 城市群 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研究生教育能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吗?

卢 婧

提要:研究生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厘清研究生教育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测算研究生教育规模对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的边际影响,随后针对两类研究生学历人员在研发活动的占比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研究生教育规模显著促进地区高技术产业产值提升,其影响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博士研究生在研发活动的占比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程度弱于硕士研究生占比的影响程度,高等学校从事研发活动的研究生学历占比对高技术产业发展质量的积极影响不及研究与开发机构。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倚重不同类型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就业规模显著促进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硕士研究生就业规模则对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技术产业 面板回归模型 区域差异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逻辑转换与制度重构

张旭勇

提要: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是极具特色的立法创新,对督促复议机关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行为的实效明显。但是,作为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之正当化根据的"一体化"理论,是对德国"统一性原则"的误用。最高人民法院以此为基础建构的审判制度矛盾丛生,既否定复议决定合法性审查之完整性,又破坏"先取证后裁决"证据规则。基于行政复议决定的复审性和监督与救济价值,以及由此决定的明显区别于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要件,原行政行为与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应当由法院作"分体化"审查,原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各自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从"一体化"到"分体化"的思路转换,不仅能有效化解现行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审判制度的一系列冲突,而且可以充分实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监督与救济价值。

关键词:复议机关 共同被告 逻辑转换 制度重构

以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合作"监督空间"构建

--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为例

安永康

提要: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现出明确的"社会共治"导向,政府与诸多非政府主体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着监督。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关乎规制能否有效运行。以节点、权威、财富与组织资源为基础的"监督空间",能够提供一个有力的解释与构建框架。资源的分散存在,使得监督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政府有必要与其他主体进行有限合作。在我国实践中,政府部门资源有限,并存在着商业主体监督不足、政府过于依赖社会主体等问题。有必要从促进多元主体合理发展、推动理性合作、强化政府问责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监督 多元 合作 食品安全 规制

区块链时代的信任结构及其法律规制

郑 观 范克韬

提要:信任是交易得以发生的重要保障。频繁发生于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活动依托于以国家为终极保障的中心化信任结构。区块链分散式账簿技术以去中心化为基本特征,其广泛应用导致信任结构出现去中心化的趋势。不同应用场景下,区块链对中心化信任结构的冲击效果呈现出优化、修补或替代的态势,其中智能合约是对诉讼执行的优化,区块链证据涉及对电子证据制度缺陷的补救,而比特币则是对银行作为金融业信任中心的根本性替代#面对区块链技术对中心化信任结构的冲击,立法者应在科技与法律规范构建的不同信任结构中寻求融合的规制之道。

关键词:分散式账簿技术 信任结构 去中心化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制思路与手段的思辨与选择

姜 渊

提要:如同大多数法律一样,《大气污染防治法》秉承了个体行为规制这一规制思路,采用了个体排污规制这一规制手段。然而,个体排污规制并不能决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多寡,从而无法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法》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源,是个体行为规制这一规制思路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上的不适用。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目标出发,与之最为契合的规制思路是总行为规制,最为契合的规制手段是环境质量目标规制。《大气污染防治法》需要对法律设置进行革新,在健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与变革地方政府法律责任的基础上,通过总则、分则与罚则的规定,有效实施环境质量目标规制。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法 规制手段 规制思路 环境质量目标规制

公众参与逻辑下的应急管理制度变迁

--兼论制度变迁理论在中国的适切性

朱婉菁 高小平

提要:在制度变迁意义上,中国应急管理的实践具有中国经验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结合中国场景下对应急管理制度变迁经验事实的体察和抽象的逻辑推理,提出并验证了理论假说:制度环境及其变化对于应急管理制度的变迁具有重大的约束作用,而这种约束作用可以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即公众的客观参与行为可以转化为特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需求。不仅如此,公众参与亦能够契合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进而转化为制度变迁发展的关键。围绕假说,立足公众参与的角度解释了应急管理制度在我国的特殊变迁轨迹!并进一步说明了公众参与在制度变迁中与路径依赖和学习机制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应急管理 公众参与 制度变迁 制度环境 意识形态

精确性与情境性:数据治理的两个面向

向玉琼

提要: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依托大数据进行的治理具有两个面向。一方面,大数据在形式上表现为数字化,并通过海量的数字区别于之前的"小数据",数据治理因此更加精确;另一方面,大数据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数字化,大数据中的数据具有情境性、发展性、系统性的特点,数据治理因此需要结合一定的情境来开展,是一种具体的情境性的治理。数据治理的精确性实现了治理工具的优化,而数据情境性和建构性的特征则对工业社会中的治理模式提出挑战。只有凸显出大数据情境性的一面,才能推动社会治理做出根本性的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 治理 情境性 数字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陈安杰

提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国际视野、把握世界大势,纵览人类历史发展所提出的凝聚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要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一具有鲜明智识精神和中国标识的伟大构想,需要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视野中进行检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出场,着力淡化意识形态的纷争和价值观的博弈,坚持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带来的种种危机的批判立场,以人类的共同命运为全球治理理念的最大交汇点,打造各国普惠的世界治理图景,无疑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做出的创新性贡献。基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提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文明样态的中国判断,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传承中国和平主义的文化基因,确保沿着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这必将引领世界发展的美好未来,从而展现出真正的世界历史意义。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东方智慧 世界意义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

顾丽梅 戚云龙

提要:政府以项目制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政社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性。基于上海市M区民政局访谈案例,分析发现财务规范性衍生出刻板化、排斥草根社会组织创新、第三方评估和日常监测形式化、道德风险和资金增长"天花板"等结构性问题,提出建立参与式预算模式、搭建资金监管协调平台、强化诚信自律和奖惩机制等政策建议,有益于破解项目制"诺斯悖论"带来的资金管理困境。

关键词:政府购买 社会组织服务 资金管理 困境与对策

城市商品房小区自治困境的根源

--基于小区公共事务性质的分析

夏巾帼 郭忠华

提要:当前商品房小区自治面临组织困境,其根源在于商品房小区公共事务的性质,即刚需较弱、利益稀薄、利益分化以及成本高昂。刚需较弱和利益稀薄的性质使得小区自治组织动力不足,利益分化和成本高昂的性质使得小区自治组织成本太高,在组织动力不足和组织成本太高的双重影响下,商品房小区自治陷入组织困境。一个可行的治理策略便是对业主"积极分子"的动员,业主"积极分子"以社会报酬为主要目标,能够缓解小区公共事务刚需较弱和利益稀薄性质所造成的组织动力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业主"积极分子"作为小区社会网络的结点、社会动员的媒介,能够缓解小区公共事务利益分化和成本高昂性质所造成的组织成本太高的困境。

关键词:小区自治 公共事务性质 组织困境 积极分子

古今理性批判平议

程志敏

提要:古人虽承认正是理性让人类显得与众不同,但并不认为理性至高无上,毕竟,神明才是其最终来源,而法律则是其最高表现--这是"认识你自己"这一伟大箴言的根本内涵。在西塞罗那里,不需要通过理性对信仰的扬弃而为信仰保留地盘,因为理性最崇高的任务就在于认识神明,并在谦卑和自我节制之中走向德性,这与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现代理性哲学把"爱智慧"等同于"智慧"本身的僭越要求正好相反。古人也主张让理性成为审判的法官,但理性必须以神圣性和德性为前提条件,以克服理性的逻辑化和概念化,从而避免尼采所批判的理性本身变成让人误入歧途的塞壬之歌。但理性的自我突破乃是其本性使然,可有三种办法来克制,即逃避、战斗和颂神,要之,关键在于驯服理性。

关键词:理性批判 认识你自己 西塞罗 康德 尼采

自由的德性之基!重审托克维尔的政治自由观

潘骏立

提要:有感于大革命后民主时代的诸多问题,托克维尔意识到在无限追逐平等的后革命时代,人性本质中的自由保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由等级政治过渡到民主政治,形态上的变化与超越为自由的存续带来了新的难题。从卓越人性的追求出发,托克维尔以精神、生活和权利三个面相审视了现代民主政治所亟需的自由之本和德性之基#换言之,现代民主政治需要自由去协调,但此种自由在消极意义之外更具德性内涵。他坚持以政治德性作为民主人实现自由的基础,展现了其对虚伪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激进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深刻批评,表达了他对现代民主人精神贫瘠、公德丧失,人格最终走向矮化与衰败的忧虑。

关键词:自由 德性 精神 生活 权利

孔多塞的"进步之链"评析:内涵、特质与影响

项松林 胡丽娟

提要:孔多塞是近世进步主义的重要奠基者与代表人物。孔多塞的&、"进步之链"不是单一的线串,而是一条五彩斑斓的链索,关涉着"历史连续性的链索"、"知识、自由、美德、权利、幸福的链索"、"国家、民族之间进步的链索"、"个体与人类之间进步的链索"等丰富内容。从思想特质上看,孔多塞的进步观念杂揉着浪漫的乐观主义、理性主义、普适主义与平等主义。正如孔多塞的"人类精神史表"是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等历史分期的很好补充一样,他的"理性"进步史观与启蒙时代的"经济"进步史观相映成趣。深入探究孔多塞的"进步之链"是我们全面科学把握西方进步与文明理念的重要链环。

关键词:孔多塞 进步 理性主义 启蒙思想家

六朝政权合法性的获得与"建康赋"书写的缺失

王德华 李 凯

提要:孙吴、东晋及南朝等六朝立都建康达三百余年,与长期稳固的政治标征地位不相称的是,在论证王权合法性层面居功至伟的汉晋京都赋,未能在此间获得优宠,"建康赋"一度不振。这与典籍(史书、《文选》)的缺载、建康偏离"天下之中"的空间压力、禅让的政权运作机制、京都赋颂美功能被其他文体取代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地理正统与文化正统错位的六朝,京都赋的"王言"属性发生了"托体转生"。

关键词:政权合法性 京都赋 征实 功能替代

论苏轼神异出身故事的渊源及其文学性影响

王 昕

提要:"前世为僧"故事源自魏晋志怪,在宋人笔记中成为苏轼神异故事的一种。梳理有关这个故事的各种文献,可以看到唐宋文人的自我精神书写与民间文学的改造兴味。两宋笔记中的苏轼"前世为僧"故事,根源于苏轼的性情和他的宗教态度。他以自称"我本修行人"的方式表示对佛教的接受。苏轼的名人效应,使他成为早期话本,如小说、"说参请"等的主人公。苏轼"前世为僧"故事和他的很多轶事,促成话本的"两世因缘"主题和结撰方式,这些都对明清小说戏曲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苏轼 前世为僧 笔记 话本

朴野、自我与偏至:论明代诗学的求"真"观念

邵晓林

提要:明代诗学受到俗文学和俗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与传统诗论求"真"观念不同的特殊的求"真"观念。这一新的诗学"真"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广泛存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朴野不文的俗情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并被认可为"真",得到进入诗学表现的可能;明代文人士大夫极度张扬个体和自我的情感,真实的个人的、世俗化的俗情亦得到了"真"的评价,被明代文人士大夫写入诗歌;明代文人士大夫偏至强调诗歌写作过程的自然性,以自然的为诗过程说明诗歌的真实性。对这一求诗学求"真"观念内涵的揭示一方面为理解明代文论求"真"观念提供一个角度,另一方面为反思、批判这种新的诗学求"真"观念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明代 诗学 求真 向俗

作为翻译词的"戏曲"及其文学内涵

孙笛庐

提要:臧懋循用"戏曲"一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这一用法被马礼逊继承,在《英汉字典》中,马礼逊将戏曲与drama对译。明治时期,这一用法流传至日本,并且因为drama一词更侧重于戏剧的文本内涵,因此其翻译词"戏曲"通常指剧本,与表示舞台艺术的"演剧"一词相对。在西方戏剧属于文学这一观念影响下,中日的戏曲改良多围绕着对剧本进行改良,戏曲研究也从对传统剧本的收集整理出发。

关键词:戏曲 Drama 翻译词 接受 戏剧改良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网址: http://www.xbxkzzs.cn/zonghexinwen/2020/0513/345.html

上一篇:后殖民批判主义视域下《刺杀骑士团长》战争观
下一篇:双创环境下的科技创业新闻传播研究

西部学刊投稿 | 西部学刊编辑部| 西部学刊版面费 | 西部学刊论文发表 | 西部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部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