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那片土地那片星空那些路(4)

来源:西部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另一条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走近西部,研究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时,常常有一个形象跃入我的视野——那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近些年,学术界越

三、另一条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走近西部,研究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时,常常有一个形象跃入我的视野——那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近些年,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专家都指出,古中国不仅有汉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明郑和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另外一条重要的古商贸之路,那就是茶马古道。有的专家称之为“第三条丝绸之路”。称茶马古道为“第三条丝绸之路”,当然是形象的说法。茶马古道上贩运的是茶叶和马匹等;但这条古道同样重要,同样充满了各样的传奇故事。

茶马古道,源于中国古代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学界通常认为有两条,一条是从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等地;再一条是从云南普洱茶原产地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德钦,到西藏拉萨,再到缅甸、尼泊尔、印度。也有一些学者将茶马古道分为滇藏、川藏、青藏、陕康藏等多条线路。这是中国西部各民族、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各国之间另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古道之一。它以马帮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马队,形成了独特的马帮文化。抗战中后期,这条古道成为西南大后方最重要的国际商业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云南,苍山洱海让我感动,异域风情令我沉醉,茶马古道则是我最感兴趣、最为关注的。我先后参观了几家博物馆,最让我流连忘返的便是关于茶马古道的部分。有意思的是,在云南的日子里,我发现好些地方竟然都与茶马古道有关。参观著名的大理严家大院,想不到大院的主人竟是靠贩茶起家,一点点积累起家产,盖起了名震四方的严家老宅。富甲一方的严家一边开商铺兴实业办教育,一边还在做着茶马古道上的商贸生意。参观另一处民宅——大理东莲花村的马家大院,又与茶马古道相遇。马家是当地有名的回族人家,整个家族竟也是靠马帮行走于茶马古道起家,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马家大院里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马具、马灯,马帮出行时的旗帜、服装等实物——详尽地介绍着马帮的人员构成、内部分工,各样的帮规、各样的禁忌以及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展示着鲜为人知的马帮文化。这是一个极为独特的神秘人群。他们虽是民间商队,却有着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不如此则难以在漫长的旅途中应对各样意想不到的险境、绝境。这是一群用生命行走的人,他们沿着崎岖的古道一走就是许多天,面对的是多变的天气、艰险的地段、各样的野兽、各样的疾病,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劫路悍匪、全副武装守卡子守关口的官兵。赶马人风餐露宿,行进在丛林中、山谷里,很多人倒在了路上,活下来的人继续前行,到达目的地完成了交易,驮上新的货物踏上归途……如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走不完的长路,走不尽的马队,在哪里歇息哪里就是他们安顿疲惫身心的临时家园,一瓢水、一眼泉、一块馕都成了琼浆美味。茶马古道正是由这样一些人,一代接一代,用他们疲惫的脚步一步步走出来的。如果说从长安至西域的丝绸之路上还有张骞、霍去病、汉武帝这些历史名人耸立其中、名载史册,那么茶马古道则是由许许多多普通人开拓出来的,他们名不见经传,却书写了这条古道上的历史与文化。

茶马古道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记忆,但那些山还在,那些古道还在。我在向导的引领下走了一段茶马古道,山深林密,道路险峻,时不时要手脚并用攀爬而行,还要防备蛇虫袭扰……只走了一段路便让我气喘吁吁,当年的赶马人在这条古道上该是怎样地艰辛、不易?

我看到了很多张已经褪色的老照片,照片中的马帮汉子朴实强壮,脸上烙刻着岁月的印痕,眼中别有一种坚忍和勇悍。那是只有走过漫漫长路的人独有的神色。我也听到了当地人绘声绘色的讲述,他们给我讲着先人们的各种传奇往事——如何对付土匪,如何对付官兵,如何和异域的人打交道做生意处朋友,如何在生死极境中兄弟般相互照应帮助,回到家中如何与亲人重逢团聚……这些生动的故事,听得我十分入迷。

这是一片多么值得艺术家去表现,去开掘的生活啊!

多少年来,我们的戏剧舞台还很少看到茶马古道上“马帮”的生活,很少有人讲述“马帮”的故事。至少我从事戏剧这些年始终没有看到过一出这样的戏。茶马古道何时才能成为戏剧的主角?今天的人们何时才能听到舞台上响起遥远动人的马铃声?

文章来源:《西部学刊》 网址: http://www.xbxkzzs.cn/qikandaodu/2021/0313/724.html

上一篇:中西部非洲发展缓慢的一年
下一篇:西部的现代性论雪漠小说

西部学刊投稿 | 西部学刊编辑部| 西部学刊版面费 | 西部学刊论文发表 | 西部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西部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